您好,欢迎来到淮阳县阳光学校校网!

学校logo
您当前位置:淮阳县阳光学校 >> 家长互动 >> 浏览文章

家长互动

父母是孩子的首任教师,甚至是首席教师

现代家庭中,家长角色的扮演者往往是父母,因此,我们说的家长定位,一般就是父母定位。现代家庭中的父母如何定位呢?我的观点是:

不做孩子“学习的鞭子”而做孩子“做人的向导”;

不做孩子“生活的拐杖”而做孩子“成长的榜样”;

不做孩子“疏远的对象”而做孩子“交心的朋友”。

不少家长把配合学校教育抓孩子学习放在了家庭教育的首位。一项调查显示,有52.5%的家长认为家庭教育的职责是“为孩子安排课余学习的内容”,有34.6%的家长认为是“陪着孩子做功课”;家长与孩子谈话的主题,有高达93.4%是孩子的“学习”。在应试教育、分数教育积重难返的今天,我们再不要做高高扬起鞭子的那一个了!我们应当知道,教会孩子做人比教会孩子学习重要;其所谓,无才无德是废品,无才有德是次品,有才无德是危险品,只有有才有德才是上品。我们还应当知道,学习上有个不等式,那就是状态远重于方法,方法远重于苦干。我们更应当知道,“错在起跑线上”比“输在起跑线上”更糟糕!

此外,父母是孩子的首任教师,甚至是首席教师。父母对孩子教育的早期性、潜移默化性,对孩子的一生发展影响最大、最深刻。父母的一举一动在孩子的心灵都会有投射,甚至打上深深的烙印,而其他角色对他人的影响则远不如此。因此,在家庭中,做个好父亲、好母亲是父母义不容辞的责任。

再者,作为两代人,父母与孩子之间的心理距离是客观存在的。要在现实中找到彼此的通道,无非8个字,那就是平等、尊重、理解、沟通。这里最重要的是尊重,尊重孩子的人格尊严,尊重孩子的人格独立,尊重孩子的基本权利。尊重孩子,其实也是尊重你自己。

父性教育缺失需要被重视

在亲子教育,尤其是80后父母的亲子教育中,父性教育的缺失是一个普遍现象。因为这个年龄段的父母,很多人都把孩子交给老人照顾,也就是隔代抚养,那就不仅缺失父性教育,而且还缺失母性教育。就是父母自己抚养,丈夫也往往把责任推给妻子,觉得“男主外、女主内”,自己只要把钱赚回家就行;或者因为缺乏育儿知识,不知如何下手,常常在孩子的哭闹面前败下阵来。

《爸爸去哪儿》这类亲子秀节目,通过大家对明星家庭的围观,唤起大家对父性教育的重视和认识,这是有好处的。但它没有解决一个根本的问题,那就是:到底父亲应当给孩子怎样的教育?是陪伴,是帮助,还是引领?明星们没有给出答案。或者说,给出的答案是肤浅的、模糊的。

首先是教育方法存在问题。在教育的方式方法上,当下有不少父亲在教育子女的时候容易走两个极端,一个是放任,一个是威压。这两个极端,再加上母亲在教育子女时常走的两个极端,一个是溺爱,一个是哄骗,这就构成了当下不少家长在教育子女时的失当。

有两种形式的放任。一种是以平时工作忙、在外压力大、回家时间晚等为借口,做“撒手掌柜”,把教育和陪伴孩子的事情丢给妻子或者老人,甚至保姆。一种是对孩子过于溺爱和宽容,把孩子供为“小皇帝”。前者使孩子缺失了对父亲的安全感、信赖感、温馨感、亲密感,对孩子的心理健康发育、健全人格形成不利;后者容易养成孩子以自我为中心、放纵骄横、自私自利的性格和品德,走上社会,其患无穷。

而威压也有两种。一种是恐吓,一种是体罚。当父亲们装出“凶神恶煞”的表情、举起“威严无比”的双手,孩子的心理,就开始产生障碍;亲子之间的隔阂,就开始形成。而当父亲们祭出所谓的“家法”,用体罚来对待不听训教或不服管束的子女的时候,孩子则容易走向两个极端,一是渐渐变得懦弱,不善于和讨厌与人沟通;一是渐渐变得叛逆,性格冲动倔强易惹事。

其次是教育内容存在问题。这个问题比前一个问题更大,因为,“教什么永远比怎么教重要”。前面已经说过,家长们和孩子谈得最多的是“学习”,是“成绩”。而爱情、婚姻、两性、健康、职业、死亡、艺术、宗教、责任、诚信、公德、历史、信仰、权利、义务……等等,家长,尤其是父亲很少和孩子谈及,更不用说是探讨。?? ?孩子更需要灵魂处的陪伴、精神上的引领?有人说,父亲就像一棵参天的大树,为家庭提供保护和支撑;母亲则像一个宁静的港湾,为家庭提供后勤和保障。亲子关系中,父母的作用的确会有所不同。从母亲把孩子抱在怀里哺乳开始,孩子得到更多的是情感归属;而从父亲让孩子骑在肩头玩耍开始,孩子得到更多的是精神引领。当孩子面临一项挑战,母亲往往担心地嘱咐“小心点”,父亲则会鼓励着说:“别害怕,勇敢点!”

作为一个父亲,我感觉到,父亲对孩子——无论是男孩还是女孩——性格上的影响会大些。父亲的性格特征,或多或少、或早或迟会写到孩子的身上。甚至父亲的社会地位、事业成就、工作状态、业余爱好、交往圈子,甚至经济收入,也会对孩子的自尊心、安全感和眼界心胸产生影响。孩子的独立、自主、乐观、向上、果敢、坚强、自信、热情、幽默、宽容、敬业、负责、关怀、合作等等,更多的会从父亲身上汲取。

父亲的人格品质、生活态度和行为习惯,在家庭教育中时时刻刻都接受着孩子的检验,在陪伴孩子成长的过程中,父亲应该具备怎样的品质呢,首先是尊重,尊重周围的每个人,包括妻子、孩子,不以“老大”自居,不拿“一家之主”架子;其次是乐观,保持积极向上的姿态,不把工作的烦恼带回家,不让生活的阴影笼罩给孩子;再次是负责,全心全意承担自己应当承担的责任,尽心尽力去做自己能够做到的事;此外,还应当好学,应当喜欢读书,用自己的言传身教告诉孩子,一个人的精神发育离不开他的阅读;应当有爱心,应当热心公益,用自己的行动告诉孩子,在这个世界上仍有许许多多贫困、孱弱、痛苦的人,我们不能忘掉这些人,不能只追求自己的幸福。

父亲往往不善于表达情感,他们更注重行动。在和孩子相处的过程中,父亲该如何掌控情绪,如何履行自己的家庭教育职责就变的尤为重要。针对父爱情感的表达,我提出“精神引领”这个概念。当下父亲对孩子教育最缺的就是时间上的陪伴,而要解决这个问题,并不是一件十分容易的事。那么,能不能换一种方式陪伴孩子呢?写一封书信来陪伴,打一通电话来陪伴,谈一席话语来陪伴……诚如我的女儿在给我书写的序言中所说:“对于一个成长中的孩子来说,学习上的督促、生活上的关心,固然是我们所需要的,但是,灵魂处的陪伴、精神上的引领也许更加需要。”

我常常和孩子上“家庭课”,一上就是一两个小时,甚至大半天。在这些“家庭课”上,我和孩子谈安全、谈健康、谈爱情、谈伦理、谈职业、谈道德、谈法律、谈价值、谈人生。我的孩子从一堂堂的“家庭课”中学会了“让脸蛋保持微笑的温度”,学会了“选择与放弃”,懂得了“人生而平等”,懂得了“我很重要”,甚至悟出了一点点“向死而生”、“孤独宁静”的道理……每一年孩子过生日,还都会得到我一份特别的礼物,那就是我给她写的长长的“生日信”。从《几点心愿,不尽祝福》到《生命只有一次,青春永不回头》,从《写好一个人并不难》到《考试是一次总结,但不是终结》,从《拥有本质、恒久的幸福》到《走向生命完满的旅程》……多是些课本上、学校里难以学到的哲学、心理学、成功学知识,更重要的是,是我作为一个父亲深切的表达、情感的寄托。在陪伴孩子成长的十年间,所有的点点滴滴,汇集成一本书《爸爸在这里》(山西教育出版社2014年5月出版)。我想告诉所有做父亲的:父爱是可以这样表达的,父爱这样表达也是可以淋漓尽致的。

做个好父亲是我们终身的事业

家庭教育的核心是父母的自我成长和对孩子的人文关怀。人文关怀是指尊重孩子作为人的尊严、价值和唯一性,相信孩子有内在自我成长的动力、能力和秩序。

父亲的自我成长,最重要的一点是,要有童心和耐心。有童心就要蹲下来看孩子,对自己的孩子采取童道主义态度。有耐心就要学会等待,告诉孩子,“爸爸在下一个路口等你”。

父亲的自我成长,还应当认识到,作为父亲的价值所在:你的许多身份都可能会发生改变,唯有父亲这个身份,一旦具有就永不改变;因此,做个好父亲是我们终身的事业;因此,要把下班路走成回家的路。对于一个父亲来说,有了孩子就更应当明白,幸福有三个层次,一是需求满足,二是精神快乐,三是价值体现。价值体现层面的幸福,才是终极的幸福、恒久的幸福。

父亲的自我成长,还应当在家庭教育的实践中不断学习,使自己的行为具有教育理性和自觉性,使自己能够善于利用各种教育情景来教育孩子,富有教育机智。同时也要不断反思,在反思中判断自己的行为、修正自己的行为、完善自己的行为,在反思中获得自我的成长。


上一篇:没有了
下一篇:教育,从家庭开始